关于《我的抗战》
1.谢晋元的孤军团。
军人是什么样子?拥军的小姑娘送来旗帜时,军人们还与她立正行礼拍照留念,仿若荣膺故里。那时坚守已经是拼死,四百人谎报成八百个,掩护几万军队后撤。作战时要团长掏出枪四下巡查,随时枪毙胆小无为的士兵。就这样,还是升起了上海市唯一一轮青天白日。
未成功也未成仁,做到的唯有绝对服从命令。军人固是这个样子吗?对上级无条件地软弱,对信条无原则地坚持。孤军团被监禁,几百将士读书练武甚至还生产小商品,他们盖了中山堂:“够四个营的人在里面开饭。”但是团长谢晋元突然死了,不是力竭心衰而死,也不是被汪精卫铲除,更不能如前生所盼杀敌阵亡。他被刺死,行凶者是孤军团内部的叛徒。
想起蒋中正,他一辈子也只是个军人吧。忠信用血写,血迹细细的,总是将要流干前那般气若游丝的笃定。
军人大概是这个样子——孤军团被日军掳去做俘虏,侥幸从中逃出的老兵走了三个月,最终去向的还是散兵营。十年以后老兵隐姓埋名,往事闭口不提,儿女亦不知其身份。七十年以后老兵吹起团长送的口琴,孩子似的大哭。
2.战地记者太重要。
3.伤时拭血,死后裹身。
4.抗战时期的延安是庇护所还是微型社会呢?幸有学堂教育军属子女,也哀其学堂失去了学堂应有的书卷气。少年不晓理而只有阶级仇恨和民族仇恨,从年幼起便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的依据。他们有爱,有感情,有拥戴,唯独少了自我。反思教育不仅仅是推敲当下,还要追溯往昔。教育的歧途从延安时期就已经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