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主之声
[status:: Done]
[format:: kindle]
其主之声
因为信息技术令我们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:听众接受得最清晰的信息,来自叫得最响的那个人,哪怕他喊的话都是错的。 — location: 370
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一出不断扩展的系列剧,其极限是无穷。哲学则试图一蹴而就,利用确定的、完整的、不可改变的真理来造成短路,一举获得这个极限。 — location: 472
哲学花费许多篇幅谈论人类的希望、恐惧和向往,要远远多于谈论这个完全冷漠的世界的本质。 — location: 488
每一场重大事件中都会掺杂一些荒唐可笑或平庸无益的情况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起重要作用。而且,荒唐可笑是相对的。每当我用这种方式谈论拉瑟洛维茨时,我自己也是荒唐可笑的。 — location: 732
他故意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,因为那样他就不必面对自己了——因为他永远不会有时间。他处理别人的问题,并且极其善于理解他人,所以旁人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也很了解自己。 — location: 866
有些人并不代表自己,而只是一个有形体的、物质化的符号,他们本质上是抽象的,尽管可能打着领结、夹着吊裤带;他们代表着一个视个体为物体的组织,他们是这种组织在本地的化身 — location: 937
适应并接受一切的能力正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之一。完全灵活可塑的生物是没有固定的道德可言的。 — location: 1123
数学是追求自由的产物,这种自由无须经受任何有形的检验。数学的建造者们希望世界不要以任何形式干扰他们的工作,因此,我们也无法通过数学来了解一个世界。 — location: 1265
也许这只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;也许是研究人员受训后养成的习惯,他们揭示现象背后的法则,而不去质疑法则背后的成因,以及为什么是此法则而不是其他。 — location: 1464
这些伪科学童话的作者向公众提供了他们想要的东西:陈词滥调、老生常谈、刻板印象,所有这些都经过充分地修饰,被制造成“奇观”,这样读者就能陷入一种安全的惊奇状态,同时又不会对自己的人生哲学产生质疑。如果一种社会文化产生了进步,那么这种进步首先是概念性的,但文学,尤其是科幻小说,与之毫无关系。 — location: 1585
据我所知,还没有人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过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行为,尽管我确信他们所做的一切并不都是必要的。同样的准备工作和实验活动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进行,可一旦确定了某种程序,它就会在特定的圈子、流派里变成一种具有规范力量的习惯——几乎是一种教条。 — location: 1756
当代科学的首要责任是什么?在我看来,与其积累更多的知识,不如先设法剔除那些庞大的、次要而冗余的知识储备。据说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天堂,只要愿意,谁都可以知晓一切。但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。选择就相当于顺从,这像呼吸一样不可避免。 — location: 1814
人们因民族主义在当地互相折磨;因利益问题(通常只是表面上的)起冲突;资源在某些地区过度集中,同时在另一些地区过度匮乏(不过如今,在我们所有的技艺中,我们至少大体上拥有了解决此类矛盾的能力)。若不是人类不断地被此类问题刺激、触怒、挑衅,或许我们最终会意识到,这些由超级大国的核资本远程操控的、小小的血腥烟花,在多大程度上蒙蔽了人类的双眼,使我们看不见此时正在“孤立”发生的,任意运行、不受控制的事情 — location: 1817
只要纵观科学史就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:未来是由我们今日不知也不可预见的事物所决定的。 — location: 1832
从某种意义上说,人类的想象力已被核爆灭世的景象冻结——尽管其迹象已明显到足以令双方停止继续扩核。人们如此痴迷由战略家和科学顾问描绘的核末日场景,以至于毫不关注事态发展中隐藏着的其他可能性,即便它们可能比核末日更危险。要知道新的发现和发明在不断破坏平衡状态。 — location: 1834
两个进程之间的关系——一个是科学发现的进程,另一个是不同社会的融合进程——决定了银河系中每个智慧生命的命运。 — location: 2332
如果一个人不再困扰于原子和行星的运动,那对他而言,这个世界就变得毫无防御能力,因为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解读。只运用想象的人也将在想象中灭亡。 — location: 2866